能与院士面对面,并且还能提问,这样的机会属实让人羡慕。2月13日,浙江省杭州竺可桢学校特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文采,为全体师生作开学第一课。
杨院士不仅为同学们带来《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贡献和科技创新精神》的分享,还主动走到同学中间,亲切地解答大家的疑问。
杨院士走到同学中间
杨文采院士是知名地球物理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要参与者,曾任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中心主任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。现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、《地质论评》主编,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正反演、地球成像和大陆动力学。
在当天的开学第一课上,杨院士为竺可桢学校全体学生及浦沿小学五、六年级的同学们,带来了《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贡献和科技创新精神》分享。
杨院士深情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生涯,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、李四光、竺可桢、黄汲清等科研报国的感人故事,并寄语全体师生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,树立爱国贡献的“大”理想,用科学知识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,勇于追求梦想,不断探索科学真理,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,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杨院士深情讲述科学家的故事
杨院士还强调,要“学而致之,不仅是学而致用”。科学研究要理性、精准、客观,注重系统分析,通过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,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。接着,杨院士详细阐述了自己从事地下构造三维成像研究的历程。他指出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,并表示科学创新需基于理性的质疑、精准的实验证明和系统的思维方法。
在互动环节中,在场同学们反响热烈、积极提问,与杨文采院士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。为能更好解答疑问,杨文采院士还主动走到同学们身边,与大家亲切交流。
杨院士与同学亲切交流
活动最后,陈淑凌副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再次对杨文采院士表达真挚感谢,并提出三点期望:一是学习榜样,将先辈们的崇高爱国精神与科学钻研精神融入自身;二是尊重每一个“为什么”,因为好奇心、批判性思维和坚持是探索科学的重要基石;三是凭借纯粹的热爱与坚持,让理想开花结果,就如同杨院士一样,用一生诠释着科学突破的可能。
杨院士与学校的竺可桢雕塑合影
科技启航新篇章,踔厉奋发向未来。通过本次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”活动,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院士的风采和魅力,更在心中种下了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种子,终将在创新土壤中萌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。
图片由学校提供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